近日,我院教师芦小军在国际双语认知研究领域学术期刊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在线发表题为“Second language embodiment of action verbs: the impact of bilingual experience as a multidimensional spectrum”的研究论文。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是SSCI一区双语研究领域权威期刊之一,主要从语言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关注双语理解、产生和习得等问题。该研究通过探究双语学习经验对二语具身效应的影响,揭示了大脑感知运动系统在二语动作动词加工中的作用。

双语经验如何塑造第二语言的“身体记忆”?作为语言认知领域的热门议题,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加工与感知运动系统深度耦合,但第二语言是否具备与母语相似的具身机制仍存争议。为了探究这一问题,研究者以汉英双语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动词-图片匹配实验和动词-动词语义关联判断的实验范式,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系统探讨了二语动作动词的具身效应及其如何受到不同维度双语经验的调控。研究发现,无论是母语还是二语,当涉及相同效应器(如手、脚、口)的动作时,被试拒绝不匹配语义的反应时间显著延长,表明二语语义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同样激活了感知运动系统。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语习得年龄、二语接触程度、二语优势程度(而非二语熟练水平)等因素均与二语具身效应存在关联,且早期习得和高接触程度的二语学习者具身效应更强,同时还表现出与母语加工过程相似的运动皮层激活模式,表明其语义表征更贴近真实感知经验,尤其是二语接触程度在具身效应中的贡献相较其他维度更加显著。

这项研究系统阐明了双语经验的多维特征对二语语义加工具身性的动态调节机制,为深入理解语言学习经验对语言认知影响提供了新的实证研究证据。论文的发表体现了我院对优秀科研成果的持续培育和支持,也对学校推动跨学科研究、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